辽源市召开2014年农机工作会议
辽源市召开2014年农机工作会议

会议在听取了四个县(区)农机工作情况汇报后,市农委副主任吴立军与四个县(区)分别签订了2014年农机购置补贴责任书,总结了2013年工作,指出了成绩和存在的问题,并对2014年农机重点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。
一、充分肯定我市农机化工作取得的成绩
2013年,全市各级农机部门积极努力,密切配合,认真工作,使农机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,概括有以下几个特点:
1、农机装备持续增长。农机总动力达到121.8万千瓦,比2012年112.8万千瓦增加9万千瓦,增长7.9%;拖拉机保有量6.2万台,比2012年增长11.5%,其中大中型8256台,比2012年增长12.6%;配套机具 13.7万台套。
2、自身建设显著提高。最近几年,各级农机部门高度重视自身建设,想方设法克服各种困难,积极加强机关建设和基层农机站所建设,力度之大,成效之大,是近些年从来没有过的。一是加大队伍建设措施,扎实开展对农机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,有效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、工作能力和执法水平。二是关心爱护农机系统干部职工,关注干部职工的成长,农机系统的凝聚力、向心力不断增强,干部队伍的面貌焕然一新。三是加强基层站所建设,解决办公场所、办公经费、监理人员服装、办公设施,做到有钱办事、有人干事、有章理事。四是落实目标责任制,将职责、权利、奖惩有机结合,调动基层工作人员积极性。通过加强自身建设,树立了农机人想事干、干成事、做贡献的良好形象,促进了农机各项工作的开展。
3、农机工作贡献突出。几年来,全市农机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做了大量默默无闻的工作,是全市农业生产的无名英雄,无论是在现代农业建设,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、节约农业生产成本、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,还是在加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,抵御自然灾害等方面,都做出了突出贡献。一是农机化的发展,带动了农业规模化的发展;二是农机化的发展,加快了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。深松整地、高光效栽培、免耕播种、等离子种子处理、水稻钵苗移栽、玉米秸综合利用,都是在应用农机作业的基础上完成的。三是农机化的发展为粮食增产、农民增收创造了先决条件。各种新机具和农机新技术的应用有效抢抓了农时,节约了劳动成本,提高了粮食产量,促进了农民增收。四是农机化的发展,推动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和城镇化进程。我市农村劳动力去年转移13万人,现在农村27万人,农机手从业6.3万人,占23.3%。
在看到成绩的同时,也要清醒地认识全市农机工作存在的问题和不足。一是农机化的作用和地位还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,还没有摆上应有的地位。二是农机化组织程度还不高。三是农机化的瓶径还需不懈地努力解决。四是监理工作还需不断加强。注册率、持证率还很低,执法手段、力度还不够。
二、再接再厉,全面抓好今年的农机工作
目前,无论从政策层面看,还是从现实状况分析,农机化工作仍然处于快速发展时期。一是从农业发展的趋势来看,对农机化的要求越来越迫切;二是从政策趋向来看,对农机化的扶持力度越来越大,也越来越灵活;三是从广大农民的经济状况来看,对农机化的支付能力越来越强。我们一定要认清和把握形势,全力做好今年的农机工作。
2014年,我市农机工作总的思路依然是“优化结构、突破重点、强化服务、突出安全”。主要目标是农机总动力持续增长,主要农机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稳步提高,农机化薄弱环节有重大突破,自身建设明显改善。重点抓好以下五项工作。
1、认真实施好购机补贴政策。今年我省购机补贴与往年比有四大特点:一是全面推行“自主购机、县级结算、直补到卡”的补贴方式;二是加大了倾斜政策,即补贴资金向粮食主产区倾斜,重点支持10个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、全程农机化建设先进示范县、粮食产量10亿斤以上的大县。三是优先补贴农民合作社、种养大户、农机大户、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生产主体。四是补贴重点向大型农机具倾斜,拖拉机要40马力以上,重点倾斜80马力以上拖拉机。总体上看今年的政策对我市农机发展不是十分有利,但对于优化我市农机装备结构还是一个促进。各县区一定要认真研究今年的补贴政策,结合实际制定好补贴方案,借鉴已有经验,创新工作方法认真组织实施。同时,也要积极工作,向上争取资金,最大限度地满足购机户的需求。各县区要认真落实购机补贴责任制,层层鉴定责任状,严格监管措施,确保把好事办好,实事落实。
2、积极推进辽源特色农机发展模式。根据辽源半山区的地理特点,走符合辽源实际的农机化道路。一是积极推进主要粮食作物耕种收全程农机化建设,重点解决玉米机收这一薄弱环节和瓶径问题,充分利用购机补贴和产粮大县全程机械化建设扶持政策,力争在玉米机收上有一个较大的突破。二是积极实施农机化与产业化配套战略。围绕辽源农业主导产业发展、特色农业的生产,发展特色农机,实现农机、农艺结合。三是加快推广农机先进技术,突出抓好玉米免耕播种、机械深松、机械育苗、插秧等先进技术,加强农机科技创新和应用。
3、大力倡导、扶持、发展农机合作组织和农机大户。随着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的减少,农村劳动力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,农村老龄化、村庄空心化趋势日显,今后“谁来种地”“怎么种地”成为中国社会普遍关心的话题。
最近几年,我市农机合作组织和农机大户发展较快,农机合作社发展到69个,拥有农机原值50万元以上的农机户227个,这些专业合作组织和农机大户在发展现代农业,加速土地流转、推进规模经营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。今年要继续倡导发展农机合作组织和农机大户,用足用好国家的政策,重点扶持农机大户的发展,利用全省建设100个高标准农机合作社的有利时机,积极争取省里资金,在全市打造几个农机示范社,推动农机合作组织和大户的发展。
4、加快提升农机安全监管水平。近几年全市农机安全生产形势稳定,监管水平有较快提升,但一些主要指标还在低水平运转。各县(区)今年在提高“三率”上还要下一番苦功夫,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提高“三率”。要不断推进“平安农机”建设,牢固树立安全意识,落实责任制,开展经常性的隐患排查和阶段性专项整治,确保安全生产不出现任何问题。
5、努力加强基层站所建设。基层站所是做好农机工作的基础,基层站所建设水平直接关系全市农机化的发展。最近两年,各县区都多渠道、多途径地加大了基层站所建设措施,使之面貌和工作都有了较大改观。今年仍要继续加大基层站所建设力度,积极争取党委、政府及相关部门的重视和支持,改善办公条件,增添必要的办公设备,力所能及增加办公经费,保证工作的正常运转。加强对基层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和教育管理,不断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。关心基层干部职工的工作和生活,完善各项工作制度和管理制度,调动干部职工积极性,充分发挥基层站所的作用。